全球航運風暴漸起:UNCTAD 警告不確定性、波動與成本上升
全球航運風暴漸起:UNCTAD 警告不確定性、波動與成本上升
新聞原文:UNCTAD, Sept. 24, 2025. Stormy seas for global shipping: UNCTAD warns of uncertainty, volatility and rising costs
圖片來源:UNCTAD; © Shutterstock/curraheeshutter |海上石油貨物轉運
- 海運貿易成長放緩
- 地緣政治重塑航線,增加成本
- 波動劇烈且高昂的運費衝擊脆弱經濟體
- 航運需要數位化與綠色化
- 更新船隊與採用清潔燃料的投資缺口仍然存在
全球迫切需要穩定貿易政策,緩解航運成本上漲,並促進可持續和有彈性的海上運輸基礎設施。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發表的《2025年海運運輸回顧:在動盪水域中堅守航線》(Review of Maritime Transport 2025, Staying the course in turbulent waters),承載超過全世界 80% 貨物貿易的全球航運,正進入一個成長脆弱、成本上升且不確定性增加的時期。
去年海運貿易強勁成長,然而 2025 年預計將停滯,貨運量幾乎不增。
地緣政治緊張導致遠程繞道航行,使船舶運行變更多,去年衡量貨運工作量的噸英里成長近 6%(圖 1)。
圖 1:海運貨物改道:運輸距離成長速度快於運輸量成長速度(資料來源:UNCTAD)
「未來的轉型 — 無論是朝向零碳、朝向數位系統或朝向新的貿易航線,都必須是公平的轉型」UNCTAD 秘書長 Rebeca Grynspan 表示。
「這樣的轉型必須賦權,而非排除人;必須建立韌性,而不加深脆弱。」
不斷變化的航線
政治緊張、新的關稅、貿易模式的轉變,以及航運航道的重組,正在重塑海運貿易的地理版圖。美國及其若干貿易夥伴已宣布政策措施,包括新關稅,以及對某些外國製造或外國經營船隻在美國收取新港口費,這些措施可能進一步影響航運成本與航線,因將導致更多繞航、跳過港口停靠、行程延長,最終帶來成本提升。而能源運輸也在轉型之中:受到碳減排壓力的是煤炭與石油運量,而天然氣貿易則持續擴大(圖 2)。
對電池、可再生能源與數位經濟整體來說至關重要的關鍵礦物,正成為全球貿易中新興的緊張來源,各國競爭取得礦源與在國內增加附加價值。海運物流對開發中國家把握這些礦物機會而言,十分關鍵。
圖 2:關鍵礦物的流動:需求成長推動海上貿易(資料來源:UNCTAD)
運費成本上升且波動性高
運費波動變得更大,像是 2024 年紅海危機造成的中斷就在當年引發運費激增(圖 3);2025 年持續的地緣政治緊張,則令人擔憂荷姆茲海峽航運活動的潛在風險。
而環保規範成本,包括排放定價,亦正在重塑航運經濟學(圖 4)。
持續的高運輸成本恐對開發中國家造成最嚴重的打擊,尤其是小島嶼開發中國家(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 SIDS)與最低度開發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LDCs)。UNCTAD 呼籲採取針對性措施,以緩解運輸成本上升,加強港口效能,促進貿易便利化,並提升貿易政策的可預期性。
圖 3:海上風暴:貨櫃運費在混亂中飆升並波動(資料來源:UNCTAD)
圖 4:海運航線壓力巨大(資料來源:UNCTAD)
港口需適應並提升效率
港口正承受各種中斷造成的壓力,導致擁塞與更長時間的等待。港口也須投入於更潔淨、更有效率且更智慧的運作。數位系統—例如海事單一窗口與港口社群系統—在一些國家已被用來幫助降低成本與減少延誤,但許多開發中經濟體在這方面仍落後(圖 5)。UNCTAD 呼籲各國政府履行全球在貿易便利化與自動化上的承諾,並擴大港口營運中的公私合作。而隨著數位化推進,網路安全亦須成為關鍵優先事項。
圖 5:港口壓力:船舶改道導致等待時間延長(資料來源:UNCTAD)
氣候挑戰:使船隊綠色化
2024 年航運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了 5%。全球船隊中只有約 8% 的載重量能使用替代燃料,而船隻回收率仍偏低。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擬定的「淨零排放框架」(Net‑Zero Framework)預計將於 2025 年 10 月被審議通過,該框架將制定全球燃料標準,並自 2028 年起引入溫室氣體定價機制,同時設立基金以支援開發中國家。
船隻回收必須加速,同時維持可持續且環境友善的回收作業。《香港國際安全與無害環境拆船公約》(The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afe and Environmentally Sound Recycling of Ships, Hong Kong Convention, The Hong Kong Convention)(簡稱《香港公約》)於 2025 年 6 月 2 日生效,涵蓋全球約 90% 的船舶回收市場。
UNCTAD 提醒,航運交通要實現去碳化將導致可觀成本(圖 6),包括更新船隊、港口改造與替代燃料基礎設施。
而明確的法規訊號、更多的投資以及政府、業界與金融機構間的合作將是推動轉型的關鍵。
圖 6:改變航線的氣候成本:更長的航線增加了碳排放(資料來源:UNCTAD)
航運的人力面向
本報告亦強調須保障船員的權益,因為船員被遺棄的案例在 2024 年創下新高。2027 年將生效的《海事勞工公約》(Maritime Labour Convention)修正案將強化船員回國與岸上休假的權利,但仍需有效執法以保障船員權益。
政策優先事項
UNCTAD列出以下政策優先事項:
- 穩定貿易政策以降低不確定性,確保供應鏈順暢運作。
- 投資可永續、綠色且具韌性的港口及航運基礎設施。
- 推動數位化以提升效率與透明度,同時確保網路安全。
- 加速船隊更新與現代化,以達成氣候目標並促進可持續的船舶回收。
- 保護脆弱經濟體免受運輸成本上升的嚴重影響。
相關連結:
1. UNCTAD. Sept. 24, 2025. Stormy seas for global shipping: UNCTAD warns of uncertainty, volatility and rising costs .
2. UNCTAD. Critical minerals.
3. UNCTAD.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4. UNCTAD. 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
5. UNCTAD. Trade facilitation.
6. UNCTAD. Trade in critical minerals shapes energy transiti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orldwide.
免責聲明:
-
本中心編譯、刊載於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國際海事公約研究中心官網及電子報之文章本於引介國際海事趨勢及教育目的,不為營利使用。
-
任何一切因使用、改編本中心編譯之文章而招致之法律責任或損失,由使用、改編者自行承擔。